数字劳动等于无休止的劳动吗?_工作_时代_世界

发布日期: 2022-09-01
来源网站:www.sohu.com
作者:
主题分类:劳动者处境
内容类型:分析或评论
关键词:数字, 学者, 数字化, 世界, 用户
涉及行业:
涉及职业:
地点: 北京市

相关议题:

  • 数字劳动是以对劳动主体、劳动对象、劳动工具和劳动产品的异化为基础的,包括信息通信技术行业整个价值链上所涉及的各种劳动。
  • 数字化时代模糊了劳动和消费的边界,消费者通过使用不同的媒介来创造价值,被称为“产消合一者”。
  • 数字化劳动正在重塑近乎所有行业的版图,但同时也造就了大量的隐性劳动,使得现代人的生活进入了无眠状态。
  • 数字劳动在中国用个性化的用工方式为劳动者和底层群体切实地拓展了新的生存机遇。
  • 数字化和信息技术的帮扶作用不仅仅在于支持人力资源,长远的价值还有待探索。

以上摘要由系统自动生成,仅供参考,若要使用需对照原文确认。

2022年4月29日,北京。无休止的电子邮件、工作微信使得现代人的生活进入了无眠状态。(图/ 视觉中国)

工业革命让人们得以借助机械的力量完成对世界的认知和改造,数字革命则用一种不可见的、虚拟的方式给人类文明打开了一扇天窗。

麻省理工学院学者、当代“数字教父”尼古拉·尼葛洛庞帝在《数字化生存》一书中,将“比特”理解为数字信息存在的最小单位,正如人体内的DNA一样,是数字化生存(being digital)的存在状态。“比特”没有颜色、尺寸和重量,但正是这种以“比特”为基因的数字劳动,正在改变着人类整个生存世界。

然而,任何剧变之后都会不可避免地形成割裂和鸿沟。我们探讨网络对人们的“荼毒”久矣,无论是它造成的社交隔离、时时刻刻的工作回应,还是最终形成的人们心灵的空虚,都是这场变革裹挟而来的副作用。

在这样的背景下,一部分人,尤其是年轻人,从中获益匪浅,更多新奇的、由数字时代造就的新职业不断冒出,社交范围被网络无限延伸,丝毫不受金钱和距离的限制。我们再也不用像过去一样数着秒打昂贵的越洋电话了,更不用一趟趟地跑邮局填写密密麻麻的单据才能寄出钱去。我们的时代被数字化紧紧包裹,而那些数字劳动者则在其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英国马克思主义学者克里斯蒂安·福克斯在《数字劳动与卡尔·马克思》(Digital Labour and Karl Marx)一书中,认为数字劳动是以对劳动主体、劳动对象、劳动工具和劳动产品的异化为基础的。而数字劳动则包括信息通信技术行业整个价值链上所涉及的各种劳动。

在此之前,2000年左右,意大利学者蒂齐亚纳·特拉诺瓦(Tiziana Terranova)在《免费劳动:为数字经济生产文化》提出“免费劳动”概念。他认为应以互联网用户无偿、自愿的网络行为所提供的“免费劳动”来界定“数字劳动”。

随后,在2012年,德国学者特雷博尔·肖尔茨(Trebor Scholz)创造了“玩乐劳动”(playbor)一词,指的是互联网上的休闲、娱乐和创造性的无偿活动,正在模糊劳动与玩乐的界限。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姚建华在其主编的《媒介和数字劳工研究:西方的视角丛书》中指出,数字技术带来的最大变化在于劳动和消费的边界的不断模糊。

丛书第三册《数字劳工:产消合一者和玩工》中,强调了这种边界是如何被数字化时代模糊掉的。我们通常将生产者界定为生产产品的工人,而将消费者界定为使用这些产品的用户。但在数字世界中,消费者越来越多地通过使用不同的媒介来创造价值,比如在以脸书为代表的社交媒体上发布自己的照片、视频和文字。他们与工人不同,因为他们并不因为自己的努力和工作而被支付明确的薪酬,因此,我们将他们称为“产消合一者”(prosumers)。

2016年8月,苹果、谷歌、微软、亚马逊和脸书被宣布成为世界上最有价值的5个公司,这便是以上言论的最佳佐证。谷歌和脸书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广告公司,且负责传播世界上大多数的新闻。和传统新闻业不同的是,这些公司并不雇用职业的新闻记者。它们仅仅依赖于用户发布自己的故事,然后向用户兜售广告。

1987年,学者阿琳·卡普兰·丹尼尔斯(Arlene Kaplan Daniels)最早提出了“看不见的工作”(invisible work)一词,用以描述那些“无论其地位如何,都是艰难而又不得不做的工作”。在当时,这样的工作基本都落在女性身上。

在克里斯蒂安·福克斯的表述中,后工业时代、互联网工作的特性出现了4个方面的重要变化:在家远程工作的上升、移动工作的增加、知识工作在城市中心及其高科技集群地的汇聚、国际性劳动分工的形成。

在《虚拟社区》作者霍华德·莱茵戈德的笔下,田园般的“电子小屋”中,远程工作的专业人士充分享受高科技的好处,摆脱了每天上下班的烦恼,保持了和家人的接触,在工作中获得了更大的自主权。

但事实上,这种工作方式造就了大量的隐性劳动。无休止的电子邮件、工作微信使得现代人的生活进入了无眠状态。不间断、持续地工作、娱乐的生活模式已经成为当代行为准则。

姚建华认为,在中国,数字劳动剥削论尚不成立。不论是义乌的“网红直播第一村”、快递、外卖小哥,还是有着“东北新经济支柱”之称的主播经济,抑或是年轻人热衷的电子竞技,数字劳动在中国用个性化的用工方式为劳动者和底层群体切实地拓展了新的生存机遇。

技术对于工作的影响已经被讨论了多年。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计算机科学家诺伯特·维纳(Norbert Wiener)提出自动化将导致大量工作机会流失,引发了大规模的探讨。

现如今,数字化劳动也正在重塑近乎所有行业的版图。在目前看来,我们无法否认数字化和信息技术的帮扶作用,但要意识到,其长远的价值并不仅仅在于支持人力资源。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应国家法律要求,使用互联网服务需完成实名验证。为保障您账号的正常使用,请尽快完成手机验证,感谢您的理解和支持!

编辑 删除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