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国工人抗议纵览:资本逃窜乱涌 工人集体行动较上年翻倍

发布日期: 2024-01-30
来源网站:clb.org.hk
作者:
主题分类:劳动者处境
内容类型:
关键词:抗议, 讨薪, 司机, 行业, 工厂, 平台
涉及行业:制造业, 纺织/服饰/家具
涉及职业:蓝领受雇者
地点:

相关议题:工人运动/行动, 工资报酬, 拖欠工资, 失业

  • 2023年中国工人集体行动激增,共收录1794起事件,比去年翻倍。
  • 制造业和建筑业是工人抗议最为集中的行业,分别占总事件数的24%和53%。
  • 在制造业中,沿海地区的制造业出现洗牌,电子厂和纺织厂订单减少,导致工厂大面积欠薪和倒闭搬迁。
  • 在建筑业中,房地产行业低迷,一些房企陷入债务违约风险,导致工人工资拖欠和抗议事件频发。
  • 新兴行业如新能源汽车和光伏产业的扩张,导致传统行业工人面临技术性失业和工资拖欠问题。

以上摘要由系统自动生成,仅供参考,若要使用需对照原文确认。

2023年是中国社会急速变化的一年,同样也是工人们为保护自己的利益而激烈挣扎的一年。

随著封控政策结束,制造业景气水平曾经在年初短暂回升,餐饮服务业的消费亦有所恢复。不过,国内一些重要行业的衰退并未停止,资本的竞争没有变得温和,而是更趋激烈。自春季以来,沿海制造业出现洗牌,电子厂和纺织厂的订单减少及转移,令经营不善的工厂大面积欠薪和倒闭搬迁。房地产行业的低迷持续,一些房企例如碧桂园陷入债务违约风险,加剧建筑业的开工萎缩。互联网商业与旧式零售业的竞争未有停止,超市和大卖场急速撤店裁员。网约车、卡车司机等自营业者的平台经济则人满为患,为企业割价竞争大开方便之门。

为了在更狭少的利润空间生存,一些企业将这些压力转到了劳动者身上。欠薪、欠社保、逃避解雇补偿、逼迫工人自愿离职等事件层出不穷,工人的罢工和抗议因此大为增加。2023年全年,中国劳工通讯的工人集体行动地图收录了1794起事件,是去年(831起)的2倍有多。当中,制造业的罢工抗议大增,有438起(24%),较2022年37起(4%)增加了10倍以上。建筑业的工人抗议仍占最多,有945起(53%),服务业则有208起(12%),其次是交通运输业115起(6%)、教育业36起(2%)和采矿业22起(1%)。

制造业:企业急速抽身,工人罢工此起彼落

沿海制造业的倒闭及搬迁以一种急风暴雨的方式发生。2023年1月,工人集体行动地图还只是收录了10起事件。1月初,位于广东东莞,为不少国外内衣品牌代工的高高制衣厂由于订单减少宣布倒闭。当月6日,在公司未正式宣布结业前,已有约百名工人发起抗议,要求支付拖欠的工资和社保。宣布结业后,抗议规模进一步扩大,有数百名工人抗议,要求发放赔偿金。

制造业的欠薪倒闭问题其后快速增加,2月的集体行动个案已有26起,3月开始几乎每月有30起以上的事件,一些月份抗议更超过50起。工人的罢工由广东省,向浙江、江苏、福建等地扩展,江西、湖南等内陆省份亦有零星抗议。

沿海制造业向中国内陆和东南亚国家转移的趋势并非新事,但2023年的特点是资本抽身的速度大幅提高。以集成电路板的生产为例,企业几乎集体向泰国等地迁移,以减低贸易风险和占据车用电子商机。台湾电路板协会理事长受访时表示,过去3年,该会的泰国、印尼考察团“没有人要去”;但2022年11月办泰国考察团的时候,不但马上报名额满,还有公司董事长亲自参加,可以立即拍板投资。

广东省广州市、东莞市、深圳市沙井区的电子厂因此不断爆出搬迁倒闭抗议。像台商联茂电子在广州市的工厂,3月中便有工人罢工抗议,指公司对工人“各种糊弄”,不但不承认搬迁,还说是产线升级,但又缩减工时,以“5天8小时”上班、强迫工人调岗等方式来迫工人自动离职,躲避法定补偿。工厂搬迁而不愿依法赔款的事情不断发生,例如深圳松岗运丰电路板厂向工人提出打3折,勤基电路板厂提出打5折,牧泰莱电子厂打7折。一些电子厂(例如车用电子厂艾礼富)则迟迟未通知工人关于搬迁和补偿制度安排,同时拖欠工人社保,导致工人不得不罢工要求工厂给予交待。深圳沙井区内的抗议一度此起彼落,中小型工厂像合鸿电子、精模科技、合众鑫在2023年9月接连倒闭。工人们要么威胁跳楼,要么日夜围坐厂外,防止公司转移资产后推说没有资金。

延伸阅读:艾礼富电子搬迁欠社保引罢工 德国大众承诺将调查供应商

除了电子行业,服装工厂的订单收缩和搬迁同样快速。过去一年,像Nike这样的跨国服装品牌集中去库存,来纾援欧美通货膨胀及消费收缩对销情的影响。供应链上游的中国代工厂首当其冲失去订单,部分工厂加快搬迁倒闭的决定。

2023年4月,浙江省平湖市的台资制衣厂嘉兴广越因外贸形势转差而作出工资调整,厂内工人罢工要求加薪。规模更小的工厂,例如福建晋江的佳信轻工业、广州港惠针织厂则分别出现欠薪,以及倒闭、逃避赔偿等行为。

全球最大的鞋商台湾宝成集团在扬州的宝亿鞋厂在11月底发公告宣布关停,同日解雇全体员工。不过,该份公告并未交代经济补偿金计算方法,以及拖欠的社保补缴计划,激起不满的员工罢工。另一家位于杭州的台资得力实业有限公司则在11月初宣布搬迁,有警察出动应对工人罢工。

2023年,工人集体行动地图的电子厂抗议共收录了146起,占制造业33%;服饰业94起,占21%左右。不过,资本在传统行业收缩及解雇工人的时候,它们也同时涌入电动车及可再生能源等新行业。资本的重整因此带来工人内部的汰洗。

疫情期间,无论是传统车企(广汽、上汽),还是互联网科技企业(华为、小米)都争先恐后地闯入汽车行业,这令新能源汽车在招聘网的职位量在2022年暴增了200%。到了2023年,汽车品牌急增所造成的生产过剩带来前所未有的降价潮,由新能源车向燃油车蔓延。4月时,正在降价促销的汽车品牌超过40个,车型超过100款。光伏产业同样产能过剩,但杀入该行业的公司还没有停止,现有公司则为了保持市场份额而扩产。持续的价格战使6月时光伏组件价格跌至接近成本价,上游硅料则由疫情高峰暴跌近八成。

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扩张,使老员工面临技术性失业,传统车企去年便传出“受销量下滑影响内部筹备大裁员”,“计划买断45岁以上员工工龄”,不少被解雇的老员工都陷入无人聘请的困境。激烈竞争继续排挤业绩下滑的企业,像传统车企央企华骏车辆倒闭,数百失业工人集会要求赔偿,电动车公司如宝能汽车、天际汽车、威马汽车陷入欠薪,不少员工要到工厂或者总部拉横幅讨薪。光伏行业内的工厂同样有欠薪倒闭的情况,例如生产光伏组件的晶科能源、光伏电池自动化生产设备的江松科技,均在年末发生讨薪事件。

建筑业:严重的过度生产及工资拖欠问题

相比制造业剧烈的内部变动,建筑业的不振呈持续的扩大态势,工人讨薪抗议在全国各地不断发生。2023年,中国房地产进一步收缩,开发投资较去年下滑接近一成,房屋新开工面积更下降两成,商品房销售面积、企业到位资金都较去年下跌。另一边厢,房屋竣工面积和待售面积却在增加,这反映房地产市场过去十年的爆发后,留下严重的生产过剩,正在逐步消化库存。政府在疫情时对房企借贷的三条红线方针,以及疫情间消费收缩,更加剧了房地产市场崩溃的激烈程度。

城市化进程放缓,连带道路运输、公共设施管理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在2023年也轻微减少。一个建筑设计师受访时分享,来自政府的项目量在收缩,而且原本在做的项目长期无法落地,拿不到设计费,绩效无法兑现。不过,全国性基建投资的力度仍然颇为强劲,像铁路运输的投资去年上升了25%,能源供应相关的投资增加23%。

图片来源:chinahbzyg / Shutterstock.com

建筑业的农民工讨薪去年共录得945起,是2022年的两倍以上。在能够辨认的事件中,住宅相关讨薪约占4成,商场占18%,基建则占10%,跟2022年的比例相约。去年传出债务违约风险的碧桂园,在集体行动地图中共有33起相关讨薪抗议。例如,碧桂园位于陕西省渭南市的翡翠时代项目拖欠了水电安装工人工资,工人们只收到承诺的15万中的6万多元。为了讨薪,工人去了楼盘堵门,又上庭控告分包单位,但被对方推说是甲方责任,持续没有拿到工资。类似的事件在广东、河南、重庆、辽宁等地均有发生。其他私营房企例如恒大、万科、融创等也有讨薪事件,只是数量较少。

房地产行业的收缩使农民工工作机会进一步减少,这对被裁的大龄农民工绝对是一个坏消息。他们很多已经超过50多岁,以往工作的企业没有交过社保,现在的工厂又不愿意聘请他们,但高龄农民工仍然为子女的家庭而继续工作,纷纷集结在日结工市场中找活。在郑州、合肥、贵阳各地都可以看到大龄农民工互相争夺工作的情况,日结工工价因此被压到极低,抢不到活的工人被迫接受80元一天的建筑杂工,睡在天桥底或烂尾楼。

运输物流业:劳动者抵制平台的压价开刀

制造业和建筑业的失业工人另一个涌向的是运输物流业,使行内人满为患。以网约车为例,《澎湃新闻》以交通运输部的网约车监管信息交互系统数据估计,2022至23年间,网约车行业涌入了41家平台,以及126万名驾驶员。在需求没有大幅增加的情况下,行业内司机过剩的情况明显。这导致去年年中深圳市、东莞市、重庆市、珠海市等地运输局发布风险预警,表示运力饱和。

虽然工人涌入物流业,但这并不代表该行业免于经济衰退。一个打滚10年的货车司机受访时表示,由于工厂货源减少,司机要找货变得更为困难,发货方顺势将运费进一步向下压。新司机和运输公司的加入,又加剧低价竞争的情况。这为贷款购车的司机造成极大压力,只能不交停车费、不租房,直接睡在车上。一些货车司机们想卖车,但无人想接。

平台企业(例如货拉拉)看准了时机降低司机的单价,来提高盈利及扩大竞争优势。2023年5月,货车网约平台“货拉拉”的司机发起数起罢工。成都、重庆和山东聊城三地的货拉拉司机不满平台通过4次降格、降低司机收入的手段吸引客户下单。货拉拉亦以提高会员费及抽成比例的方式不断加大力度挤压司机的收入。5个月后,则有广东省佛山市、湖南省衡阳市、四川省成都市的司机罢工,抗议平台扩大议价单的适用范围。对司机来说,灵活出价的议价单是变相降价,且加剧司机之间的竞争。

快递行业的价格战仍在持续,快递员受访时表示派费已经降到临界点,让新快递员却步。不过,大概是2022年经营不善的快递网点普遍,去年快递网点的欠薪抗议略为减少,有21起(2022年有75起)。曾经火热的快递网点投资加盟潮已经结束,大量一级快递网点在二手平台转让,但有价无市。加盟商一方面要自己贷款投资营运,另一方面要面临持续下降的单价,令网点无人接手。

另一边厢,外卖员的抗议有所增加,去年共有10起(2022年只有1起)。其中3起是工人要求加薪。其中,汕尾美团外卖工人的抗议引起较大回响。4月21日,广东连日多雨极大影响外卖员工作,但美团不仅取消多项骑手补贴,还不断压低单价,惩罚在恶劣天气不上线的骑手,引发骑手罢工。美团其后抽调大批外地骑手打击罢工,而非正面回应骑手的要求,引来广泛批评。骑手罢工和舆论发酵后,美团恢复了单价水平,部分恢复补贴待遇。

服务业:传统大卖场撤点裁员,新零售伺机扩充

国内主要行业收缩,加上更多失业及半就业人口,使人们的消费习惯也发生变化,加速传统零售业被取代的速度。电商零售透过跳过大卖场及自营物流的方式,在便捷和价格上都对大型商超造成威胁,新的社区团购、线上带货及即时零售的兴起,又使大卖场的生存更困难。

继2022年国美电器大幅倒闭并拖欠工资社保后,家乐福和步步高两家品牌的门店都在去年接连倒闭。以家乐福为例,2017年该企业在国内仍有259家门店,但2021年时该数字已经跌至205家。苏宁2023年上半年年报显示,去年前六个月就有106家家乐福门店关闭,全国只剩下41家店,门店同时陷入商品短缺、货架空置,部分地区储值卡消费受限的问题。另一家企业步步高经营的超市百货业务同样面临收入下降和净亏损,2022年内共关闭139家扭亏无望的门店,2023年上半年再关闭了65家门店。受大规模关店影响,2023年地图共收集了39起零售业的讨薪抗议(占服务业17%),当中家乐福占9起,步步高超市6起。

传统零售店部分退出市场,又再为新的资本涌入提供机会。原来在另一个行业的平台像拼多多、美团、阿里巴巴和京东疫情间都在不断烧钱扩充本地零售的配送服务,用低价策略加上原有的物流网络来抢夺市场,社区团购的团长数目则不断增长。不过,随著一些中小型的社区团购企业倒闭,这段烧钱期已经到了尾声。从2022年下半年起,美团和多多买菜都调整方向,由单纯追求增长转向追求毛利,平台给予团长的佣金和奖励都大幅下滑。负责在提货点取货、凑团购物收取佣金的团长的收入将变得愈来愈难以维持。

环卫、医疗、教育业:营收压力和地方财政问题

最后,公共服务部门包括环卫、医疗行业均有一定的欠薪情况,与部分县政府及事业单位的财政压力有关。在集体行动地图收集到的45起环卫工罢工中,至少有16起是跟政府的拨款相关。例如去年2月初,河北省霸州市杨芬港镇的环卫工便抗议康洁公司以政府不给付承包款项为由,拖欠工人工资达9个月。环卫工们每月只有1400元不到,但公司仍然拖欠其工资,迫使工人停止其合同两个月之久。

医疗行业有14起关于欠薪和欠社保的抗议,其中10起与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的绩效相关。例如11月3日,河南汝州市妇幼保健院的医务人员聚集讨薪引发关注。汝州市政府曾就此事作出回应,表示受出生人口下降、疫情冲击等多种因素影响,医院业务急剧下降,收入锐减,导致入不敷出,职工工资发放不及时。该保健院亦在2023年被河南三家法院列为被执行人,执行标的近千万元。其他民营的妇产医院、眼科医院、诊所等同样发生停业整顿和欠薪。

一些学校也有零星的欠薪情况,2023年教育行业大约有30多起事件。这些抗议欠薪的教师通常都在内陆城市,例如5月中,河南省三门峡市,34名学校教师发表声明绝食,抗议编制四年来一直未有落实,没有劳动合同、工资、社保等,多番向主管投诉都未有解决。一如很多学校教师的抗议,此次行动与工人的讨薪相比已算温和,声明直言用“最卑微的方式在教育局绝食”,没有提及学校的名字,还向学校、家长及社会表达歉意。

工人们需要代表,也需要维护权利的工具

2023年让我们看到资本在经济衰退时各种逃窜乱涌的景象。一些企业从利润率下滑及风险增长的行业中急速抽身,一些企业则不断把资金投入新商机中霸占先机;已经确立竞争优势的时候,企业就向工人压价开刀,行业崩溃了之后,企业便极速撤离,只留下不知所措的工人。

一些工人只能先躲避经济衰退所带来的冲击,让国考、教资、考研报名人数持续高企。青年失业率高企,又让更多大学生采取待业、兼职等手段过活。至于那些直接被裁和削减待遇的工人,有的在不确定中发起了短暂的罢工和抗议。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的工人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能代表他们的工会组织,让企业承担起对工人的责任,以集体谈判来保护工人的利益。

工人在为自己的利益斗争,自然也需要能够发挥作用的工具。针对沿海制造业的欠薪倒闭潮,中国劳工通讯在过去一年对全球供应链中各方及相应的法规作出了持续的了解及实验,这个工具对于中国的工会尤为重要,可以参考过往全球产业链的一系列文章。未来我们将分享更多试验的方法和成效,请读者关注。

编辑 删除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