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工薪族兔年年终奖,几家欢喜几家愁?
来源网站:telegra.ph
作者:
主题分类:劳动者处境
内容类型:深度报道或非虚构写作
关键词:年终奖, 工薪族, 公司, 行业, 智联, 均值
涉及行业:制造业, 化工/医药/生物
涉及职业:白领受雇者
地点: 北京市
相关议题:无
- 根据调查,2023年白领年终奖发放比例下降,已发放的年终奖均值减少17.5%。
- 不同行业年终奖差异巨大,IT/通讯/电子/互联网行业和汽车/生产/加工/制造行业发放年终奖比例最高。
- 一些公司不发年终奖的原因包括现金流问题和年报要保利润率。
- 有些公司还未确定是否发放年终奖,导致员工焦虑。
- 部分行业的年终奖金额有所下降,但文化/传媒/娱乐/体育业和服务业的年终奖均值有所上涨。
以上摘要由系统自动生成,仅供参考,若要使用需对照原文确认。
盘点工薪族兔年年终奖,几家欢喜几家愁?财新
【财新网】大约两周前,王航收到公司通知“不发年终奖”,心里悬着的那颗石头终于落了地。
他在北京一家生物公司做体外诊断产品研发。往年如果完成了业绩任务就会发年终奖,通常能拿5—9千。不过这一年生物行业不景气,市场需求萎缩,“大家对于不发奖金有预期,又抱着一丝期望”。直到这一刻,公司办公系统跃出公告消息,尘埃落定。
王航北漂工作四年了,如今月薪在1.2—1.6万之间,包括基本工资、岗位补助、绩效奖金。年终奖是如何计算的,普通员工不清楚。
这是辞别旧岁的最后几天。许多人和王航一样翘首以盼“年终奖”结果出炉。
智联招聘1月31日发布的《2023年白领年终奖调研报告》显示,2023年,20.2%的白领确定能够拿到年终奖,比上年的26.9%有所下降。已发放的受访者年终奖均值为6950元,较上年减少1478元,降幅达17.5%。智联相关人士告诉财新,样本为全国约5万份调研。
更多人尚在等待中。39.4%的受访者表示“据说有,不确定”,26.6%“还没收到任何通知”。明确自己拿不到年终奖的仅占13.8%。
前程无忧也在一月底完成了一份2478人样本的《2023年终奖调查》,结果不尽相同——78.6%的人说有年终奖,不过超过三分之一的人(33.6%)表示要在节后才能拿到。在已拿到年终奖的1039人中,50.3%表示比2022年多;没有拿到但确信有年终奖的受访者中,仅27.4%认为会超过去年。
不同调查结果却指向一个共识:行业内外,年终奖都差异巨大。无论是合同中的“13薪”还是额外的绩效奖金,它为上一年画上句点,为下一年拉开序幕。前程无忧报告如此总结:“跌宕起伏的年终奖数额更像是企业当下和明天信心的一个注脚。”
年终奖发不发?发多少?发什么?答案正在揭晓,几家欢喜几家愁。
今年还发吗?
与王航类似,一月底,一家上市公司的员工在部门群收到领导通知,得知了否定答案。她2023年绩效考核评了A,但因公司目标完成情况未达预期,年终奖系数为0。2022年年终奖已经折半,现在又不发,“相当于降薪20%”。在她看来,公司不发有两个原因,一是现金流差,二是年报要保利润率,“给股东交代”。
比起直接坦白,有些公司还未作声。孙苇所在公司往年也是最近发年终奖,通常多发一个月工资,但今年到目前都还没动静。她估计:“公司不会明说,(如果)不给你就沉默了。”
她在一家国内头部ERP(企业资源规划)公司,主要通过信息技术为企业客户搭建管理系统,提升内部经营效率。“但是当这些企业自身难保的时候,就会吝啬于再购买外部的咨询服务。”这让公司业绩遭遇冲击。
今年元旦刚过,孙苇就收到一封全员邮件,直言受经济形势影响,公司要将节流增效作为新一年的关键词,“消除一切浪费”。众多福利政策将被取消,细致到销售员工15元误餐费、员工生日100元代金券、750元旅游福利等。
薪资架构也将从2024年开始调整,由定薪变为“基础工资+绩效工资”。其中绩效工资按职级占20—30%,算法与部门业绩挂钩,未来以年终奖形式发放。如果部门业绩达不到一定标准,员工年底拿钱都会有折损。“其实就是变相降薪。”孙苇说。
智联招聘调查报告显示,从不同行业看来,IT/通讯/电子/互联网行业明确发放年终奖的比例最高,占26.6%。汽车/生产/加工/制造行业以26.5%紧随其后。
此外,49.8%的白领表示,自己所在公司会在农历新年前将年终奖发到员工手中,30.1%则在农历新年后发放,在年中或12月底发放年终奖的占比分别为12.7%和7%。
头部互联网公司的年终奖发放,取决于绩效评定时间。腾讯、快手选择在年前发放年终奖,阿里、字节、美团等则要到次年三四月份。
有“红圈所”低年资律师、国有保险集团员工、商业地产国企从业者也告诉财新,目前还未发放年终奖。
深圳一家能源私企工作半年的法务说,年终奖要四月份才能开出来。劳动合同没有约定年终奖金额,但口头约定了14薪,相当于每年年终奖是固定的两个月工资,她大概能拿到三万块钱。
该法务表示,公司这两年的经营状态还可以,盈亏基本平衡,暂无开不出工资或者裁员的问题。在她看来:“合同签14薪相当于这额外的两个月薪水受到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保障,而口头承诺的年终奖属于企业自主管理范畴,发与不发没有保障,所以14薪比年终奖的形式要好。”
发多发少发什么
从具体发放金额看,智联招聘调查报告显示,北京、上海年终奖均值突破万元,超过全国其他主要城市;深圳、苏州、杭州的均值亦在9000元以上。
从行业来看,IT/互联网、汽车/生产/加工/制造仍然领跑全行业。两者年终奖万元以上占比分别达到21.0%、21.3%,甩开第三名近4%。
一些行业虽然发放占比相对少,但在发放的人中,金额达万元以上的占比却多。例如房地厂/建筑业、商业服务,2023年发放年终奖的比例约17%上下,在各行业中排名第八、第九,但万元以上占比却名列三四席。
就均值而言,全行业白领年终奖均值6950元,较上年减少1478元。2022年白领年终奖均值最高的四类行业,金融业、能源/矿产/环保、商业服务、IT/通讯/电子/互联网,在2023年都跌幅显著。譬如金融业虽以7922元继续居首,但相比上年的12446元缩水36.3%。
字节虽尚未发放年终奖,但已通知薪酬调整方案。员工年终奖月数统一为三个月月薪,超出部分折算成期权;调整前后保持薪酬总包不变,月薪上涨。2月7日,又另外发放了“春节红包”。
不过一位今年收到1888元红包的字节员工告诉财新,这是春节红包第二年打对折。去年公司解释,面对各种挑战,总体经营情况未达到年初设定的目标,所以红包大小减半,“今年连理由都没给”。
事实上,在智联招聘统计的11类主要行业中,仅两类行业2023年年终奖均值呈现上涨:文化/传媒/娱乐/体育业从7054元略升至7366元。服务业增幅最高,从上年的5873元增长21.8%至7152元。报告解释称,这得益于旅游、餐饮等线下消费的复苏,带动相关行业年终奖增加。
即便在同一行业,差异也颇大。一位半导体行业员工2023年换了家公司,年终奖从2022年前司的3400块变成1万多。在她看来,“发多少取决于公司福利”。一位在半导体外企试用期的应届生则表示,入职半年,他已拿到了8000元年终奖。
社交媒体上,不乏医护分享自己年终奖金额过万。但四川一家三甲医院工龄五年的医生称,所在医院从没发过年终奖。
何磊在国内一家头部游戏公司中台工作,2023年年终奖已经到手。但他计算,“相比往年肯定少了”。按照合同,年终里基础工资的部分给够了,可绩效少了不少。公司员工保底15薪,职级越高拿得越多,他今年没有收到六位数。
2023年底,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布《网络游戏管理办法(草案征求意见稿)》收紧监管,令业内哗然。何磊所在公司目前既新增又关闭了几个项目,“现在都很求稳,不会像以前那么激进的了”。
在他看来,相比一些中小公司要么裁员优化、要么没了项目:“这个大环境下还能有年终奖,算不错吧。”
前程无忧报告亦提示,不同行业和职能的年终奖结构有较大差异。当经济低迷的时候,降低薪酬中的固定部分,而加强个人绩效、团队绩效和公司营收在个人薪资中的权重,是企业“降本”的一种常见手段。“这意味着打工人收入中的不确定性部分增加,单纯地讨论和比较年终奖的有无和多少,不如看整体的薪酬水平的增减,特别是薪酬的稳定性。”
年终的意义
相比动辄上六位数的噱头,更多人的“年终奖”朴实很多。米面粮油是常规操作。内蒙古一位财会从业者今年收到了一只鸡和六条带鱼。安徽一家地方银行的员工过去能收到一张千元超市卡,不过今年打了半折。
在北京劳务集散地中心马驹桥,许多工人已回家过年。留下来的人迎来了一年中工价最高的时期之一,偶尔也有招工中介的“红包”发放。招工群中,有日结工钱跳上了12小时300元,比低谷时高出一倍。
沈志半个月前找到了新工作,在北京一家规模不大的审计事务所做初级助理。底薪不高,主要靠项目提成和差补,一年估摸能拿七八万。年终奖写进合同里,“至少为一个月工资,其他奖金另计”。
他入职时间太短了,今年还拿不到年终。但前些天的一个早晨,沈志睁眼醒来,发现老板半夜向他的支付宝账号转了666块钱——这是笔额外福利,作为春节假期的回程补贴。他挺开心,“遇到一个好老板”。
年终奖搅动“打工人”情绪。智联招聘调研数据中,67.3%的白领表示年终奖会影响自己对公司的选择,其中35.8%认为年终奖是公司福利的标配,31.5%将其视为有效的激励手段。
也有超两成的人称自己不会被年终奖影响。其中15.5%觉得“衡量一份工作不能光看薪酬福利”。还有一小部分(4.7%)认为,“能找到工作就很开心了”。
放假前最后一天,王航收到了不到一千块的“过节费”,算是公司对过年期间员工的慰问,或作对没有年终奖的补偿。
他在四年前刚刚入行,见证疫情期间生物行业市场需求暴涨、热钱涌入。如今热度降温,降本增效体现在研发生产的各个环节,从生产原料和研发耗材,都开始偏向“国产和价格更低的选项”。企业在这一年也特别强调财务管理,尤其注重成本。
王航观察,业内各大公司砍掉新冠相关项目和“其他一些不挣钱的项目”,或者通过裁员降薪来自救,身边一部分人也选择转行或考公考编。他所在公司去年上半年亦经历裁员,员工五百多人,当时裁了约五分之一。
王航也开始考虑新年换工作。具体做什么还没想好,“先旅旅游看看世界,至于(之后)考公还是换领域再说”。他今年28岁,还有很多时间做决定。
“过完年再看吧!”王航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