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权未回购引纠纷 阿里前员工组团维权

发布日期: 2024-03-15
来源网站:m.sohu.com
作者:江苏经济报
主题分类:
内容类型:普通新闻报道, 深度报道或非虚构写作
关键词:期权, 股权激励, 生活, 口碑, 公司, 行权
涉及行业:互联网信息服务, 服务业
涉及职业:白领受雇者
地点:

相关议题:工人运动/行动

  • 近日,前阿里本地生活员工组建维权群,要求公司按授予价格回购期权。
  • 一些前员工对公司未按约定回购期权表示不满,认为公司在期权回购的价格、时间、方式上含糊其辞。
  • 阿里本地生活向员工开放限制性股份还原为期权的选择,但仍未明确期权回购计划。
  • 员工期权维权背后反映了股权激励在实际应用中可能引发的企业与员工间的纠纷。
  • 员工希望阿里能建立固定的沟通机制,明确期权回购的条件和时间。

以上摘要由系统自动生成,仅供参考,若要使用需对照原文确认。

近日来,前阿里本地生活员工已组建多个500人维权群,其核心诉求是公司按照授予价格进行期权回购。《科创板日报》记者了解到,一些前员工已经向阿里巴巴集团董事长蔡崇信和本地生活的HR负责人发送诉求邮件。

“现在离职3年了,还没有被回购期权。目前,公司对于本地生活期权回购的价格、时间、方式含糊其辞。”一名参与维权的员工称。

《科创板日报》记者了解到,此前阿里旗下各个业务单元比如钉钉、菜鸟、本地生活都曾发放自己的期权,其中的一些期权已经转成了集团股,但也有像本地生活这样仍以子公司期权的形式发放。

值得一提的是,今日阿里本地生活发布内部邮件,将为员工开放限制性股份还原为本地生活期权,员工在选择进行股份还原后,可将名下此前使用现金行权的本地生活限制性股份,还原为“已归属未行权”的本地生活期权。而作为对价,公司将一次性向员工支付现金:总金额除了员工此前支付的行权款、税费,同时也考虑了行权款的时间成本。

但对此,一名前员工并不满意。“这只是把员工支付的行权款退了,但是期权仍然不回购。”

“国内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引入股权激励,期望帮助企业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但股权激励这一企业管理手段的应用,在某些情况下给企业和员工带来了额外的纠纷,引发了股权激励纠纷是否属于劳动争议纠纷、股权激励是否属于劳动报酬,实际用工单位是否需要就该期权的发放和折价承担责任等问题。”北京市盈科(深圳)律师事务所卢文龙律师向《科创板日报》表示。

记者就上述员工所述询问阿里相关部门,截至记者发稿,阿里方面暂无回应。

▍离职后期权未回购

根据对方展示的邮件截图,有超过30名员工曾在3月1日和3月6日分别向阿里巴巴集团董事长蔡崇信和本地生活的HR负责人发送邮件,要求建立沟通机制和解决相关问题。

一名原阿里本地生活员工称:当时的邮件显示,在员工离职2年内公司有权回购期权,这种口径或许让公司有不回购的迂回空间。

《科创板日报》记者了解到,除了阿里的集团股外,阿里旗下的一些业务单元比如钉钉、菜鸟、本地生活都曾发放各自的期权。

其中,钉钉的期权已经在几年前按照1比35兑换比例,以RSU的形式(限制性股权激励计划)折算成集团股给员工。相较之下,阿里本地生活的期权回购方式,一直没有明确。

对于这类股权激励纠纷,卢文龙表示,“现实情况是,大部分国内法院倾向于将股权激励协议视为两个平等民事主体之间签订的协议,而不是在劳动法框架下侧重保护劳动者的利益。而且大部分公司在拟定股权激励计划和协议时,并不会给员工讲解激励计划的详细内容,片面强调金额、时间,淡化或根本不提限制条件,一些情况下签署的文件甚至是英文版本,使用众多法律术语,非专业人士往往会觉得晦涩难懂。”

▍内部四度转手 口碑业务命运多舛

记者了解到,这批维权的员工不少为原口碑业务的员工。本次期权维权的背后,是口碑业务的命运多舛以及阿里本地生活的数次变革。

原名“口碑网”的口碑,成立于2004年,是当时国内最早能够跨区域、一站式满足民众生活消费需求的网络平台。2008 年,阿里全资收购口碑,并将其与中国雅虎整合为雅虎口碑。2009 年阿里升级 “ 大淘宝 ” 战略,口碑网被并入淘宝旗下,随后在 2011 年被暂时关停。

2015 年,阿里集团与蚂蚁金服联合投资60亿元,重新启用“口碑”品牌,创立本地生活服务平台公司“口碑”。

2018年,阿里集团和蚂蚁金服以95亿美元对饿了么完成全资收购,随后口碑与饿了么合并,正式成立阿里本地生活服务公司。

2023年3月,高德和口碑正式合并。同时,阿里旗下的所有本地生活到店业务都将被整合在高德地图里。而这已是口碑所经历的在阿里内部的第四次转手。

从前员工提供的2018年“口碑股权系统行权开窗期通知”来看,当时每半年会开一次离职回购窗口。

前员工称,期权回购的转折点发生在2020年。2020年之前,员工离职后的期权会被回购。而2020年之后,不少员工的期权没有被回购。

“在口碑并入本地生活后,当时选择离职的员工,阿里对其回购了股份。而留下的员工的口碑股份全部转成本地生活的股份。但从2020年开始,不少离职员工均没有被回购。比如我是2020年2月离职的,如今已经3年多了,还没有被回购期权。”一名员工表示。

口碑的股份转换成本地生活公司股份的邮件

“16年开始陆续入职的员工,都把期权视为总体薪资结构的一部分。而且我们已经完成了期权的行权,缴纳了数目不小的费用。等于税费都交了,钱还没拿到。”有离职员工感叹。

不过在今日,阿里本地生活发布内部邮件称,将为员工开放限制性股份还原为本地生活期权,员工在选择进行股份还原后,公司将把行权款、税费支付给员工。

对此何时回购,这些员工告诉记者,阿里本地生活方面此前给予的回复是,本地生活期权的行权和回购窗口开放时间将结合公司的整体规划、业务发展和资本市场等综合确定。目前暂时没有回购计划。

“对于期权的回购,我们希望公司能够当面沟通,并建立固定的沟通机制。但公司至今未回应。为此,我们计划在3月15日当天在阿里杭州西溪园区现场维权。”

对于员工能否要求企业回购期权,卢文龙表示,这要看具体情况。“主要看有没有达到行权条件、激励计划及协议约定、是否有补充协议、授予时是否将其作为薪资的一部分。另外,实践中公司可以直接注销期权,并不需要被激励对象配合。”

“如果支付了行权款,就应该被登记为股东,但如果是‘部门期权’,性质上有可能是虚拟股,并不是真正的阿里生活的期权,那就不能被登记为公司股东了。如果不能被登记为股东,最起码这部分是可以要求退还的。当然,最关键的还是期权的授予方是谁、授予协议是如何约定的。”卢文龙说,

卢文龙建议,从企业角度,需要注意在授予协议中,进行完善的权利义务约定,特别是关于强制回购的触发情形、回购条件、回购价格、被回购员工的配合义务等。如后期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关系,需要注意劳动关系的解除合法合规,在此基础上,与劳动者书面确认劳动解除后,双方再无未结权利义务,并可以突出关于股权激励的相关权益。

“从劳动者角度,签订授予协议前,注意仔细阅读自身的权利义务,与公司进行积极沟通。签订授予协议后,注意保管相关的协议及相关配套文件,在行权条件具备时,及时行权。”他告诉《科创板日报》记者。

来源:财联社

编辑 删除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