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城增加残疾员工工作量且不给座椅,员工起诉赔偿获支持

发布日期: 2024-06-15
来源网站:www.sohu.com
作者:新京报
主题分类:劳动法律案件
内容类型:普通新闻报道
关键词:座椅, 工作量, 残疾, 用人单位, 劳动条件, 解除劳动合同, 工作强度, 经济补偿, 影城, 残疾人, 职工
涉及行业:体育休闲/文化娱乐, 服务业
涉及职业:蓝领受雇者
地点: 北京市

相关议题:就业歧视, 残疾劳动者, 就业, 工人仲裁/起诉

  • 某影城增加残疾员工王某的工作量,并取消其工作时使用的座椅,迫使其在无法坚持站立的情况下工作。
  • 王某因无法适应增加的工作强度和缺乏必要的工作支持,被迫离职,并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经济补偿。
  • 法院审理后认为,影城未为王某提供适合其身体状况的劳动条件和保护,判决影城向王某支付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
  • 案例强调了残疾人职工应享有平等就业权利和适宜的工作条件,用人单位不得因残疾而歧视。
  • 法官提示,保障残疾人劳动权利是社会的责任,用人单位应依法为残疾人职工提供必要的劳动条件和保护。

以上摘要由系统自动生成,仅供参考,若要使用需对照原文确认。

新 京报讯(记者慕宏举)《残疾人保障法》规定:“残疾职工所在单位应当根据残疾职工的特点,提供适当的劳动条件和劳动保护,并根据实际需要对劳动场所、劳动设备和生活设施进行改造。”那么,这里所指的“劳动条件”具体是什么?近日,新京报记者从 北京 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获悉了一起相关案例。

该案中,王某系肢体残疾人,由某街道残联介绍到某影城工作。工作一段时间后,影城店长与王某微信沟通,称将对王某工作内容进行部分调整,工作强度将有所增加,拟安排王某在检票口售票、检票、售卖商品等,并且撤掉检票口原有的工作人员座椅。

王某表示工作强度可以去适应,但影城明知其没有椅子支撑,无法坚持八小时站立工作,仍将椅子撤掉,意在逼迫其离职。王某称,2022年6月8日影城口头将其辞退。王某申请劳动仲裁,后起诉至法院,要求影城支付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

法院经审理认为,王某主张影城2022年6月8日口头将其辞退,影城对此不予认可,王某亦未能对此提供证据证明,故法院对王某的该主张不予采信。但是从王某提交的与影城店长的微信聊天记录来看,影城虽然没有明确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却在明知王某需要座椅才能工作的情况下,不予安排座椅,并增加工作量等。影城未能考虑王某的合理诉求,没有为王某提供适合其身体状况的劳动条件和劳动保护。鉴于本案实际情况,为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法院最终判令某影城向王某支付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

法官提示,残疾人是社会特殊困难群体,需要全社会格外关心、加倍爱护。国家保障残疾人劳动的权利,促进残疾人就业,事关困难群众兜底保障,是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体现。各类用人单位应当依法保障残疾人平等就业权利,为残疾人职工提供适合其身体状况的劳动条件和劳动保护,不得在晋职、晋级、评定职称、报酬、社会保险、生活福利等方面歧视残疾人职工。残疾人应自立自强,通过劳动实现就业增收,增强自我保护和维权意识。用人单位无正当理由解除或者终止与残疾职工签订的劳动合同、聘用合同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将责令其改正,用人单位要依法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

编辑 删除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