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烟与光中熔掉的寿命:劳保用品、职业病与焊工

发布日期: 2025-02-16
来源网站:www.laborfact.com
作者:
主题分类:劳动者处境
内容类型:深度报道或非虚构写作
关键词:焊工, 职业病, 劳动保障, 电焊, 电焊工, 劳保用品, 口罩
涉及行业:
涉及职业:蓝领受雇者
地点:

相关议题:工伤/职业病, 肮脏或危险的工作环境

  • 电焊工人在工作中常常使用劣质、廉价的劳保用品,如一次性口罩和棉手套,这些不符合标准的防护装备难以有效防护高温、强光、金属粉尘和有毒气体等职业危害。
  • 企业有时要求工人自行购买劳保用品,导致一些工人为了节省开支,选择不购买或购买低质量的防护装备。
  • 电焊工人因工作需要经常暴露在高温、有毒烟尘和强光辐射下,长期下来容易患上尘肺病、白内障甚至癌症等职业病。
  • 工人们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工作强度大、工作环境恶劣,即使有防护装备也往往因为不便或影响工作效率而选择不佩戴。
  • 工厂在设计和设备配置上往往忽视了劳动保护的重要性,如通风和除尘设施的缺失,增加了工人职业病的风险。

以上摘要由系统自动生成,仅供参考,若要使用需对照原文确认。

“有一点小灰尘啥的,不要紧,习惯了就好了。”抖音博主“@高某人(带你远离职业病)”的一期视频(来源)中,一位51岁的电焊工老师傅面对着递来的劳保标准手套和防尘面罩,面露踌躇。显然,他并不完全了解劳动保障用品在焊接工作中的重要性,而此外他也坦言,“自己买的话……肯定舍不得,为了给孩子们省点钱嘛。”

对话中缺席的是雇佣方:为什么电焊工人在进行焊接工作时仅仅佩戴极不符合标准、防护效果极低的一次性口罩和棉手套?同时,为什么应当由企业提供的劳保用品有时需要工人自行购买?在职业病高发的电焊行业,焊工长期暴露在高温、强光、金属粉尘和有毒气体之下,患上尘肺病、白内障甚至癌症的案例屡见不鲜,而工人们却普遍使用着劣质、廉价的劳保用品。面罩、手套等劳保用品应该由企业承担,并按照标准提供,但在现实中却往往由劳动者自己承担。所谓“工人安全意识不足”等说辞远不能解释雇佣方在这一场景下的隐身。包括劳保用品的提供与分发、相关科普性培训、以及第三方监管的缺位,这些环节的残缺都源于其降本逐利的剥削逻辑和对劳动保护这一概念的系统性忽视。

一、劣质、廉价、消失的劳保用品

面罩和防护口罩

焊接工作中往往会产生高温、强光、弧光辐射、飞溅的熔渣以及大量有毒烟尘。在这些情况下,电焊面罩不仅能够阻挡弧光辐射,屏蔽紫外线,更应当提供了物理屏障,防止飞溅的熔融金属灼伤工人脸部。此外,如果面罩配备过滤装置,或者与防护口罩一同使用,还能在极大程度上减低焊接烟尘中重金属微粒和有毒气体(如氧化锰、二氧化硫等)的吸入量。一般而言,符合劳保标准的电焊防护口罩通常呈半面罩式,正前方有明显的过滤装置用于防尘/防毒,并且侧面牢固贴合脸部轮廓(如下图)。

而在现实中,面部防护,尤其是防护口罩的普及度与质量标准却堪忧。许多在大型工厂(钢铁厂、造船厂、汽车制造厂)工作的电焊工人曾反映面罩、口罩配备不及时和到手后质量参差不齐的情况。考虑到对焊接技术的需求大多不集中,工人在考取焊工证后更多地分布在小型工厂中,或为外包工人或零工揽活,这意味着合格电焊面罩和防护口罩的配备与使用更难落实:厂方或给工人配备劣质、一次性的面罩(如N95口罩),或推卸责任,让工人自行购买面罩。在这样的情况下,出现了文章开头所描述的一幕:焊工师傅用医用卫生口罩或N95口罩代替专业电焊防护口罩,或者直接不佩戴任何面部防护装备进行电焊工作。

“怪不得以前电焊个架子后又是咳嗽又是恶心的,看我戴的口罩就知道了,说明这东西真管用” @方庄腾讯广告-小赵

“电焊危害性可想而知,这么空旷的地方一个多小时口罩就这样了!镀锌料烟太大了!” @四哥

“电焊工进来看一下,不带口罩一天要吸多少烟尘,这是一天换下来的” @天涯同命鸟

另外,在一部分情况下,电焊工人即使有面罩也不戴。这并非是由于工人安全意识薄弱,而是工地或者工厂的流程分工不合理所导致的:或是多个焊接工序被推到一个焊工身上,劳动过程被加快和收紧,又或是要求焊工同时负责电焊以外的“下料、抬东西、安装“等等杂活——这在小型工厂和工地较为常见——因此工人不得不省去戴面罩这一步骤。

“工地普焊没法带,就是啥都干,下料,抬东西,安装,然后焊接” @暴躁的向日葵

“我这边一个哥们干车厢的天天烧二保,我去干半天不带口罩,一鼻子灰,焊接烟尘,露天泥灰一堆,我提醒他,他说习惯就好” @我中意又矮又丑又胖的

“二十年电焊路过,手把焊、二保焊用不用面罩脸都不会脱皮,一零年的时候干过一年氩弧焊,也是脸经常脱皮,后来就从来不干氩弧焊了” @卓尔不凡 耀祖荣宗

此外,高强度的工作安排也导致佩戴防护口罩成为了一种折磨。工人反映,在“一天焊两盘焊丝”的超负荷工作环境中,佩戴口罩意味着工人们需要连续几小时忍受闷热、呼吸不畅等问题,加剧了焊接工作环境的恶劣。

“你要写焊工,就不能只写焊工,你要写一盘焊丝20公斤,一天干一盘,拼命加班加点抢活的场景,你要写汗流浃背干活的背影,明知做焊工发不了财,深知对身体健康危害极大,还依旧执着坚持的精神,想要写的太多太多了!加油吧!同行们。” @电焊夫妇

手套

在焊接工作中,工人需要用手操作焊枪或调整工件,高温金属飞溅或工件的热表面都可能导致不同程度的烫伤,而耐高温的手套保护能够有效地避免这一点;手套也能实现电气保护,降低在焊接过程中触电的风险。此外,手套可以阻隔工人与尖锐物、粗糙表面以及化学物质的直接接触,防止在接触过程中的意外伤害。然而许多企业配备的电焊手套由于质量原因,不耐高温且容易开线,在焊接工作中被“烤烂”,甚至着火,对工人造成了巨大的安全隐患。

“我这边很多厂都是用那种橡胶手套,还是薄的那种。” @天籁点燃自由

“我在国企建工干二保,手套一天就烂,假焊兽 我现在自己买番薯叶” @大师兄

“上海中集宝伟真的是把工人的利益踩在脚下,焊工手套质量差到没边,一天两幅都不够戴,还有扬州中集口罩是耳戴的一个月十个,手套中集都是一样的,根本不考虑工人的身体健康” @@@@$

电焊服

电焊服需要抵御焊接时产生的高温、火花、熔渣飞溅以及电弧辐射,因此通常采用阻燃材质面料,长袖长裤收口设计,用以防止火花飞溅点燃面料或烫伤暴露在外的皮肤,在高温、高危的环境下保护工人。此外,电焊服一般被设计为深色,从而有效避免反射电弧光对工人的眼睛造成的伤害。

在实际使用场景中,电焊工人却往往面临两个问题。首先,同其他护具一样,电焊服的质量也参差不齐,而未能达到劳保标准的电焊服在长期火星灼烧和器械摩擦的磨损下,常常出现烧穿、开线等情况,导致需要频繁更换(有时由工人自费),也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安全隐患。

另一方面,由于电焊服的阻燃面料材质较厚,并且电焊环境多为高温高压,工人们在工地上或工厂里一连工作七八个小时,大汗淋漓,甚至浸湿电焊服都是常有的。针对高温,现存的解决方案之一是所谓的“空调服”或“风扇服”,也就是在电焊服中内置风扇或外连通风管到冷气设备,从而达到降低电焊服内温度的效果。但由于配备成本高且使用时耗电,“空调服”显然并没有在电焊行业中普及开来。

“今天是又闷又热又潮湿,穿上我的电焊服,这酸爽,这滋味只有我们电焊人自己知道。” @女焊工夏日百合

“老板知道他好但就是费电。” @海景

工厂设备与设施

在对劳保用品的讨论当中,工厂本身与劳动保护密切相关的设计、设备和设施是最容易被忽视的,例如厂房车间内的通风设计、日常通风措施、以及除尘设备的采购和使用。据研究,工厂内安装局部排风系统(LEV)能够达到90%以上的过滤效率,在防止工人吸入粉尘等有害物质上十分有效(来源);而口罩等工人佩戴的护具虽然在理论上也能够实现过滤的功能,但在实际使用场景下往往因为佩戴方式等问题效率减半。由此,厂内通风系统和除尘设备的配置对工人的安全与健康至关重要。而在现实中,厂房布局却鲜少与焊工的健康与安全在讨论中相关联,更不必说在实践中实现充分保护工人健康的工厂设计。

二、电光性眼炎、金属烟热和尘肺病

劳保用品的缺位远不是仅仅提高工人安全意识所能解决的:许多工人在厂方拒绝提供劳保用品,或只提供劣质劳保用品的情况下申诉无门,无奈在危险的条件下继续工作。这意味着工人不得不长时间暴露在危险的电焊工作环境下:高温、高辐射、充满金属烟尘和有毒气体。常见的电焊工人职业病包括电光性眼炎、金属烟热和尘肺病等,从即时性工伤到慢性职业病,都能对工人的身体机能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

“之前干自动焊,跟干二保焊的一个车间,整个车间跟有雾霾一样,人都看不清,干了半年就辞职了,工资都没给齐” @小郑9/16

首先,常年与金属和高温打交道的电焊工人面临各类工伤的风险。常见工伤包括熔融金属和强烈的电弧光线造成的烧伤、烫伤,焊接过程中高压电流造成的电击伤,弧光造成的角膜灼伤,以及搬动焊接工具或金属工件时不慎造成的骨折、割伤等机械伤害。手套、焊工服、焊工鞋等劳保用品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工人,而劣质、廉价、甚至缺位的劳保用品则意味着工人将被暴露在危险的环境中,直接承担生产安全风险。

“每次看到手上和脚上的烫疤,心里有说不出的滋味,说电焊工工资高的给你们看看,再热的天也要做好防护!” @电焊工春哥

除却电焊工人面临的即时安全问题,尘肺病、白内障、以及各类化学物质中毒等职业病则是长期危害工人健康的隐形杀手。其中著名的尘肺病是吸入烟尘导致的呼吸道疾病,根据工种有不同类型,包括石墨尘肺、石棉肺、煤工业肺等,而电焊工人们面临的则是由于长期吸入含有金属颗粒的电焊烟尘所导致的电焊工肺/电焊烟尘肺。

干电焊十七年了,以前检查没有多大问题。最近胸口疼,今天拍的CT医生告诉我些严重!@新_

“在车间里干,对焊工来说焊工通风算好的了。戴的还是防尘口罩,洗澡洗脸后用纸巾往鼻孔里塞,纸巾全是粉尘。更重要的是脖子和脸皮肤干巴巴的,补水护肤品都补不过来。亲身经历。所以第二年果断换工作了” @不一样的烟火318

吸入金属烟尘同样会造成急性中毒反应——金属烟热,又被称为“焊工流感”或“锌热”,是一种吸入焊接过程中产生的金属氧化物后引发的急性免疫反应,因其症状类似流感而常常被误认为普通感冒。虽然金属烟热症状一般在48小时内缓解,但由于电焊工人需要反复暴露在类似环境下,如果此时劳保防护不到位,很容易导致更为严重的肺损伤和慢性病,即尘肺。

电焊工作对眼部健康的伤害更为触目惊心。电光性眼炎是电焊工人面临的常见急性病之一,是一种由于短时间内暴露在高强度紫外线下,导致角膜和结膜急性损伤的眼部炎症。白内障则是由于电焊工人长期暴露在强烈的电弧光下,其中的紫外线对眼睛晶状体伤害极大,导致其蛋白变性、浑浊,进而形成白内障;同时,电焊过程中产生的红外线同样会穿透角膜和晶状体,导致晶状体蛋白变性,形成“热性白内障”。此外,空气中的金属微粒也会通过氧化影响晶状体健康,进而加速白内障的形成。

“以前做工地木工,顶别人班和老师傅烧了半天电焊,晚上睡觉,闭眼都掉眼泪,失眠三天” @弥生时雨

“晚上睡觉,眼睛痛得一批,使劲流眼睛水,眼睛也痛,以前我就遭过” @声云·music

三、得不到执行的安全标准

电焊生产安全和职业病防护,是有严格的国家标准的:据生产安全法(来源),生产经营单位必须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并监督、教育从业人员按照使用规则佩戴、使用;根据个体防护装备配备规范(来源),电焊工人应当由生产单位配备安全帽、焊接眼护具/职业眼面部防护具、焊接服、焊工防护手套、安全鞋等劳保用品。

此外,关于电焊工人面临的慢性病风险,也有职业病防治法明文规定(来源):用人单位必须采用有效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并为劳动者提供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职业病防护用品必须符合防治职业病的要求,不符合要求的,不得使用。

然而标准与现实往往相距甚远。电焊工人的艰难处境已经清晰地说明了安全标准在现实中大多得不到。许多企业为节约成本,不仅不提供完善的防护设备,甚至连最基本的安全防护用品也未能按规定配备,使焊工暴露在高温、高辐射和有毒烟雾环境下,无法得到应有的防护;部分工人不得不自行购买防护用品,但自购的设备往往质量低劣,无法达到国家标准的要求,使得工人仍然面临着极高的职业病风险和安全隐患。

显然,电焊劳保用品的缺位背后有复杂的结构性成因。首先,企业依然对工人安全漠不关心。在控制成本和最大化短期效益的驱动下,企业对电焊工人承担的工伤和职业病风险熟视无睹,作为其利润增长的“隐藏成本”闭口不谈。由此,企业在劳保用品的配备上选择使用低价甚至劣质产品,或干脆不提供,将防护责任推给工人,从而省去了一部分开支。

另一方面,公共部门则缺乏对职业安全的有效监管。监管的缺位不仅仅是由于当地监管部门管理疏松,更是源于地方政府和企业间的“灰色地带”——二者以经济效益为优先,牺牲工人权益的默认共识。此外,电焊劳保用品问题本身也与拖欠薪资等常见劳资纠纷不同:当劳保用品作为电焊工人个体日常的、预防性的工作条件需求被滞后、忽视,除非发生重大生产事故或意外,其后果(企业在劳动保护上疏忽造成的危害)并不会在当时就即刻显现出来。因此,如果是些轻微的工伤,工人一般就忍了、自己承担,或者离开不干;如果是长期性的职业病,也很难在事后再做抗争。在这样的情况下,尽管生产安全与职业病防护都有一定的法律制度保障,劣质、廉价、消失的劳动保障用品始终得不到监督和配备。

劳动保护与保障不被重视实际上是企业在资本主义生产形式下的必然结果。在奴隶制中,奴隶是主人的私有财产,某种程度上相当于生产资料的一部分,因而奴隶主为了维持生产资料存续而会为奴隶免受外来的或者外人的伤害而提供庇护;在封建制下,农奴依附于土地,地主需要农奴维持生产,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也会确保其维持再生产。然而,在资本主义的雇佣劳动中,流动的劳动力市场意味着企业所购买的不是劳动者本身,而是劳动者在一定时间内劳动而进行生产的能力(劳动力);而且工伤、慢性病等劳保问题所造成的伤害大多在生产过程结束后显现,又由劳动者个体承担,因此企业在本质上缺乏提供劳动保障来维护工人长期身心健康的经济动机。这揭示出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之一:劳动力的再生产被排除在正式生产与交换之外,被转嫁和外包至家庭、照护、教育等社会机制;当下依赖于企业的劳动保障问题作为再生产的一部分,其缺失也自然是资本主义这一生产逻辑的必然后果。

四、沦为耗材的技术工人

焊工们经常说,别来学、干焊工,最后悔的就是干了焊工。

“焊工平均寿命65岁,其实我说高了” @用户5469635712196

“氩弧焊干了六年带的3MKN95的一次性口罩,目前呼吸吸不到底,肺功能,混合型通气功能障碍,胃萎缩性胃炎,肺上好多结节,目前还没确诊职业病。准备换工作了。” @先生宋

“烧电焊的苦只有自己知道,十九岁学徒,一眨眼四十一了,干了二十三年了,钱没赚到身上的疤倒是不少” @程亮

“奉劝大家一句,要不是生活所逼,尽量不要选择做焊工,如果选择了就一定做好防护,年纪轻轻的我干了16年焊工身体不是这里疼就是那里有毛病,现在左眼有炎症,右眼有结石,感觉焊工赚的钱,都是给自己老了看病,希望大家要合理的时间工作,劳逸结合。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健康才是最大的财富。” @女焊工夏日百合

作为技术工人,焊工尽管由于技术在生产中的稀缺而在收入上高于普工,但是除此之外也和其他工人一样,只被当做一种非人的劳动力,而且能够随时被取代的消耗品来使用。焊工所遭遇的职业病和工伤风险,本身是焊接特殊的劳动过程——高温高压,空气中遍布粉尘与金属微粒——所决定的。明知道存在着巨大风险,他们的劳动保障、职业病防护都没有得到企业或监管方的重视,实际上就是在让工人充当“自愿的”慢性敢死队,而雇佣方只要一旦遇到需要降本增效时,便会在劳动保障和工厂设计和日常监督管理上毫不犹豫地放弃工人。

建议大家不要轻易碰焊工、这个行业,工作环境差,穿的像乞丐,搞的遍体鳞伤,挣点钱都是拿命来换的。@@电焊夫妇

企业的冷漠根植于当下生产方式对工人的非人化,其背后隐藏着与流水线相同的剥削机制,以及资本主义系统对生产与再生产的划分逻辑,即工人的生命与健康被排除在生产领域以外,成了可以随意削减的数字,劳保用品和职业病防护也成为了节省开支而可以忽略的账目细节。在高温、弧光和烟尘中劳作,熔掉的是焊丝,更是工人的寿命。

个体的挣扎往往难以撼动资本主导的生产逻辑,只有通过集体组织,工人才能真正争取自身的权益。无论是提高薪资待遇、工作条件,还是着眼于本文的主题,即确保劳动保障用品的分发、职业病防护的落实,只有当工人能够以组织化的方式表达诉求、采取集体行动,才能在生产过程中争取话语权,迫使雇佣方和监管方真正正视劳动者的生命价值,而不是将他们视作可以随意替换和压榨的生产要素。

工人有事,我们报道

我们收集一线工人的声音,呈现不被主流媒体看到的劳动者生活;我们探究政治经济背景下的劳动体制、剥削逻辑,力求呈现劳动者的处境,看见来自工人的行动和抵抗。快手、抖音等工人使用的社交媒体是我们的主要信息来源。采访劳动者、与工人建立连接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我们希望通过文章和报道的连接,能使所有劳动者团结为一张巨网。我们分析工人受苦的原因,分享工人斗争的经验。工人的声音需要被听到,工人的声音最有力量!

劳动者筑起一砖一瓦,在一条条产线上铸造中国制造的奇迹。劳动本应该被尊重,现实中,劳动者被剥削、被边缘化,主流话语一边将劳动者塑造为卑微、值得同情的受害者,一边忽视、贬抑、打压劳动者的行动。我们希望在劳动者的世界中,重新看见劳动的价值,重建劳动者的尊严。

征集伙伴

如果你也对工人议题、劳动报道或工人运动有兴趣,想参与工事有料,欢迎直接写信联系我们: [email protected]

编辑 删除 返回